
今天,我從南京返回潛山,因時值酷暑,車外烈日當(dāng)空,驕陽似火。只見高速公路上,翻滾的熱浪撲面而來。太陽像烤山芋一樣,將大地烤得滾燙滾燙的。可是車內(nèi)空調(diào),設(shè)置為最適宜人體的溫度,所釋放出的冷氣,使人感到非常舒適。
正當(dāng)車子行駛到合安高速廬江段時,我朝窗外望去,田野綠油油一片。偶而,也能看見遠(yuǎn)方有金黃的稻子,此時,我的腦海里,呈現(xiàn)出四十年前的雙搶季節(jié)。田野里,人頭攢動,人聲沸鼎。割稻,犁田,插秧……歡歌笑語,熱鬧非凡的動人場面。
曾記得,每年雙搶前,生產(chǎn)隊都要召開動員大會,首先,大隊書記做動員報告:“同志們,今年雙搶馬上就要開始了,我們要頂烈日,戰(zhàn)高溫,抗酷暑,克服重重困難,堅決打好雙搶攻堅戰(zhàn)。”接著各生產(chǎn)隊隊長上臺表決,因為立秋是個結(jié)點(diǎn),秋后栽的秧,對晚稻收成肯定有影響。所以一定要在立秋前,完成晚稻栽插任務(wù),俗話說:春爭日,秋爭時。小暑一周后,早稻開始收割,雙搶正式拉開帷幕,農(nóng)民常說:小暑割不得,大暑割不撤。 雙搶前一天,必友大爺(隊長)將男、女勞動力各分兩個小組,那時我和同齡伙伴為國叔叔算半個勞動力,被分到婦女組。
清晨,我穿上媽媽專門為雙搶準(zhǔn)備的衣服。打著哈欠,伸著懶腰,拿著鐮刀來到田頭,只見金黃的稻穗彎著腰,散發(fā)著淡淡的稻香,好象歡迎我們來收割。開始了,年輕婦女領(lǐng)頭,我們倆個小男孩排在中間,年齡稍大的婦女壓后,每人割六行,此時,只聽見“嚓吱,嚓吱"的聲音,一棵棵稻子順勢倒下,我們將割下的稻子,擺放得整整齊齊,形成一條直線。約莫半個小時后,我就汗流夾背,腰也開始酸痛,但還強(qiáng)忍著,不敢休息,以免掉隊。割完一排稻子,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。兩位割得快的婦女,割完一排稻子后,在田埂上坐會兒,喝口水,如果有誰割得特別慢,也會支援一下。我最害怕割稻,不僅速度慢,而且割不干凈。有時抬頭向后望去,總有三兩根稻子,向我點(diǎn)頭微笑,農(nóng)民的行話叫“釣魚杪”。這不僅浪費(fèi)稻子,而且捆把時,最容易割手,所以經(jīng)常受到隊長批評。
記得有一次,姐姐教我如何提高割稻速度和質(zhì)量。姐姐說:“割稻刀口要放平,刀口向上易割手,刀口向下容易割腿。割稻不能一刀一顆的割,那樣會很慢。只有先將四顆稻子撩在手里,用力握住,待刀子把所有稻子割斷,才松手,這樣既快,又沒有“釣魚杪”。最初我按姐姐說的辦法,慢慢割,果然快多了,“釣魚杪"也少些。后來,為了提速,不小心將左手小拇指割開半邊,鮮血染紅了鐮刀和稻鋪,疼痛難忍,于是回到家里,媽媽先將牙膏涂在刀口上,然后撕下一塊火柴擦皮按上,將布頭包好,用線扎緊。因為當(dāng)時割得太深,我的小拇指留下了永恒的記憶。即使割了手指,包扎好后。還要繼續(xù)戰(zhàn)斗。
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地面。我們彎著腰,前面的稻子嚴(yán)實地?fù)踔L(fēng),人似乎要虛脫。婦女們每割完一列稻子,就跑到河溝里洗把臉,而我和小伙伴,則跳到河里洗個涼澡。 我們小組有七,八個人,為了多掙一些工分,每天要割兩塊田,每人就能得一個半工分。(注:七十年代,我們徐河公社是全國農(nóng)業(yè)模范,那時,實行了標(biāo)準(zhǔn)的園田化改造,每塊田,長九十米,寬三十米,面積為四畝零五厘。)
早稻割下后,要及時挑到稻場上脫粒,挑稻禾由男勞動力完成,脫粒是另一組婦女的活。早稻不打農(nóng)藥,脫粒后的早稻草要堆積起來,那是耕牛冬季的“糧倉”。為了搶時間,田里稻子挑完后,及時向田里灌水。然后,由龍慶大爺,祥光大爹等幾位專業(yè)耕田能手,先犁田,耙碎,然后將田耖得跟鏡子一樣平整。這樣,第二天就可以插田。
由于第一天割稻太累,晚上,我睡得很香,很香。也不知是什么時間,隊長的哨子聲又響了,媽媽喊我起床,我真的一萬個不愿意。但在媽媽再三督促下,還是咬咬牙,掙扎著起床了。我揉揉惺松的睡眼,喝完媽媽為我準(zhǔn)備的糖水,拿起扎秧的稻草,來到田頭,此時,星星和月亮還高高的掛在頭頂。因為拔秧不需要多大的亮光。所以趁著早晨尚且涼快,多拔一點(diǎn)秧,可在中午正熱時多休息一會兒。
拔秧前一定要將毛巾裹好頭部,因為秧田里有一種比蚊子還小的蟲子,叫“蠓子",它對人體的溫度和氣味非常敏感,而且數(shù)量特別多。拔秧時,黑壓壓的一片,在頭頂盤旋,如果鉆入頭發(fā)里,咬得人癢徹心痱。并起紅疙瘩,兩天才能消退。拔秧是我的強(qiáng)項,我將左手撩住秧,右手握緊秧根部,用力一拔,秧就拔起來了?此坪唵危灿屑记桑窝碛昧σ獎蚝,用力過猛,會將秧攔腰斬斷,用力太小,秧很難拔起,即使拔出,根部帶泥很多,洗秧泥時間長,拔秧速度自然慢一些。拔好一把秧,將秧根部泥洗干凈,左手握住秧,右手抽出一根秧草,繞秧把一圈,把草一頭壓在另一頭中間,用力向上一拉,一把秧就鎖好了。我拔秧的速度較快,早上隊長分配的十米秧壟,我兩個小時就席卷一空。但秧根參差不齊,莊稼人將這樣秧把,取名“螞蟻上樹"。
早上準(zhǔn)備好一天插的秧后,吃過早飯開始插田,插秧是又累又熱的活,頭頂太陽烤,腳下水在蒸,汗從頭上淋下,辣得人眼睛都睜不開,偶爾用手擦一把,就成了“麻貓臉"。但插秧是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重要一環(huán),插秧的密度和質(zhì)量,直接影響到晚稻的收成。太密秧苗發(fā)育不好,從而導(dǎo)致晚稻穗小且不胞滿。太稀稻禾整體數(shù)量減少,直接影響收成,所以合理密植非常重要。
栽秧前,首先挑選二至三人拉秧隴子,就是兩人站在田埂兩頭,用力將尼龍繩拉直,然后沿繩子栽一行秧,將大田塊分成一米寬一隴,每人插一隴,每隴六株往后栽。腳一定要沿直線后退,這不僅栽的秧,形成一條線,看起來美觀。更重要的是不能亂踩亂竄,避免隴內(nèi)踩出腳印,秧栽入腳印里,就會比其它秧矮半截。水就可能將秧苗淹死。插秧也很有講究,食指和中指伸直,秧根緊靠兩指,筆直栽下去,秧根不能折疊。秧根栽入要深淺適宜。太淺秧苗易被太陽烤焦,太深,根系不能充分吸收泥表層的養(yǎng)分,從而影響發(fā)育。常聽父親說:秧插不好,就隔一茬糞。
插秧時,人半浮半蹲,只要插半小時,我的腰就開始酸痛,于是,站立起來休息一下,大人看見就會說:“青蛙無頸,小孩無腰!逼鋵嵭『⒋笕说难家粯油。因為插秧時,我經(jīng)常把手肘架在半蹲的腿上,這樣腰部壓力減小,人就感覺輕松多了,但速度就會稍慢些。(莊稼人稱這個動作為“打大杵"。)所以大人要求我象寫毛筆字一樣,練抬腕,手不準(zhǔn)放在腿上。雖然腰很痛,但插秧速度就快多了。我正在埋頭插秧時,突然感覺腿部,被什么東西咬了一下。本能告訴我,肯定是被螞蝗叮上。我抬起腿一看,有兩條螞蝗叮在腿上,一條剛叮上,還癟著肚子。而另一條,已飽食一頓了,肚子脹得象鼓了氣的哈蟆。我們農(nóng)村長大的孩子,對付這樣的害蟲,有的是辦法,我隨手從田里撿起一根野草,掐成兩寸長,插入螞蝗尾部,將螞蝗的五臟六腑翻出外部,然后插到田埂上。半小時后,就被太陽烤成干貨。(注:螞蝗是可再生蟲類,如果將其掐斷,可生成兩條)。處理掉螞蝗后,我拿起一根較長的草,將小腿扎緊,以免繼續(xù)流血。因為我們每天每人要插六分田。才能得到一個工分。所以插秧時,從來不敢偷懶。
還有一件,發(fā)生在雙搶的故事,至今,我記憶猶新。那是分田到戶的前一年,一九八O年的雙搶。那時,我已算得上男勞動力,老三比我小五歲,被分到兒童組。正值雙搶,我的大侄兒胡瓊出生。因為是我家第一個“忠”字輩登場,全家皆大歡喜,即使是雙搶季節(jié),做“三朝”當(dāng)天,還是來了很多客人。那天上午,我們將一塊田稻挑完時,才十一點(diǎn)半,就回家吃午飯了。有幾個大人看自已小孩還在插秧,就去幫忙了,所以,有的小孩很快完成任務(wù)。而老三沒有人幫助,當(dāng)然回家遲一點(diǎn)。第一,回家后客人已經(jīng)開飯,第二,沒有人幫忙,覺得丟了做“孩子大王"的面子;丶液笞炖锕緡5溃耗銈兌荚诩液染疲臀以诓逄,別人都有大人幫忙,而我沒有。氣得飯也不吃,腳也不洗,躺在床上,腳上的泥巴弄得滿床席子都有?腿藗兛戳斯笮,媽媽哭笑不得,父親也無語。最后還是老大哄著他起來,洗洗干凈,才吃午飯。
那些年的雙搶,我們重復(fù)著割稻,犁田,栽秧。經(jīng)過一季雙搶后,我由一個黃皮膚的男孩子,變成了非洲小黑人。雙搶雖然很苦很累,但磨練了人的意志,如今,雙搶的經(jīng)歷,已成為我們這代人的寶貴財富。在人生旅途中,不管路再難走,山再難爬,只要想起雙搶,就沒有過不去的坎。
我們經(jīng)歷了多年的雙搶,從而真正理解了李坤的巜憫農(nóng)》的深刻含意……
鋤禾日當(dāng)午,汗滴禾下土。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,讓下一代年輕人,更加了解每粒糧食來之不易,從而更加珍惜糧食,真正認(rèn)識到,節(jié)約糧食光榮,浪費(fèi)糧食可恥,使現(xiàn)行的“光盤”行動落到實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