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一位長者,酷愛獨酌。就在家,一天兩餐,菜無須多豐盛,也不是非得大魚大肉相伴,一捧花生米,一盤拍黃瓜,足矣。酒是非得高度的,通常是去附近街區(qū)的一家小私人釀酒坊買。
在陽光很好的清晨,他經(jīng)常背著手,站在釀酒坊旁,看師傅在里面赤著臂膀大汗淋漓地操作。話不多,面帶笑意。師傅得空,會和他嘮幾句,話題僅僅關于酒。
他喝酒的模樣,真的蠻有氣質。端起杯子(那杯子二兩五的量,一餐他只一杯) ,雙眼半睜半閉,極緩極細的啜下一口,嘴里呲喇出一聲悠長的脆響。時間凝滯了幾乎半晌之后,他放下酒杯,拾起一顆花生米,送入嘴中,或者用筷子撥拉撥拉幾下黃瓜,吃兩片。
后來,年紀又老了些,不大去小酒坊了,有時是老伴出去給他買,多的時候,是小酒坊那個壯實的老板自己送酒過來。過來,就聊上一陣子,依然只有一個話題:酒。這位長者多年前故去,得享高年。
俗世之大,如長者一般,能把獨酌喝成一種人生況味的人,實在是多得很。
豐子愷的文章里,寫了一個人。他每日于西湖之畔垂釣,不是釣魚,卻是釣蝦。一邊釣,一邊看波光瀲滟,山色蒼茫。釣得以后,去酒館,也不要菜,借燙酒的熱水將蝦兒一浸,待蝦身一紅,便蘸著免費的醬油佐酒。真是玩得也高級,吃得也經(jīng)濟。
在此我有兩點感慨,一是此位仁兄不僅獨酌,還兼獨釣,格局上又宕開一境;二是當年西子湖畔的這份閑情,在如今看來,是何等的奢侈。
窗外傳來姜育恒的歌:……人生象醇酒,有時濃烈有時薄,多情歲月滴滴在心頭,別讓我一個人醉……
我認為,姜育恒不僅不懂酒,更不懂生活。
|